来源:沈阳京科医院 时间: 2015-12-19 11:37
温馨提醒:手机网络不稳定,在线咨询若无应答,请使用【一键挂号】,随时随地咨询,欢迎添加!
原文转载自:
朱云湘,熊季霞. 制度变迁视角下我国公立医院政府监管制度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34:146-149.
建国初期医疗卫生资源极度贫乏,政府通过高度集权的计划监管模式实现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有效解决了社会医疗需求并保证了公立医院服务的公益性,此时制度结构处于均衡状态。然而事实证明,过于僵硬的计划监管制度并不能有效维持“帕累托优”。到20世纪70年代,运行成本不足、大型医疗设备陈旧、医务人员收入下降与服务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公立医院效率低下,已无法满足居民不断上涨的医疗需求,因此产生了新的政府监管制度的潜在需求,造成既定制度供给不足的失衡状态。
在外部环境变化和潜在利益两种因素的推动下,主要利益集团开始了监管制度变迁与创新的过程。由于政府在行政权力和资源配置权力上的绝对优势将大大降低制度变迁的高昂成本,加之政府能更为宏观与综合地预见潜在利益,从整个社会发展角度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制度安排,中央政府形成“第一行动集团”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法规的形式进行“自上而下”强制性变迁以弥补制度安排供给的不足,并推动来自基层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作为“第一行动集团”的中央政府在1980~2005年进行了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点的制度创新,即打破原有计划监管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弱化政府监管力度。